在電影《興盛:到底需要什麼?》中大衛•艾克 (David Icke) 談論了人類最大的監獄,是其他人以為的恐懼(視頻時間線 1:18:10)。

人們已經長大成為了彼此的警衛。那些從標准和傳統的規則走的太遠的人,通過別人靜靜諒解被迫回到老樣子。大衛•艾克談論同樣的事情在他視頻 Just Do It (想做就做)中。

在理論上,我們的社會從來沒有這麼自由: 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形成他們的政治意見,沒有人因為世界觀、種族背景、個人特征或喜歡而被逼迫。

在理論上。在娛樂行業最受歡迎的體裁之一是取笑別人: 取笑人們的態度、行動、服裝和個人志趣。對這有個高尚的理由, 這樣人們學會視自己為整體的一部分,學會嘲笑自己,擺脫偏見。

在理論上。那些沒有看到這娛樂高尚的目的人呢?對他們娛樂節目都是實際模型,什麼是時尚的什麼是過時的,什麼是流行的,什麼是舊式的,什麼是贏家和輸家的跡象。每個人都想成為勝利的一面,所以人們想要從節目吸收勝利一方的一切。最猶豫不決的人想要保持中立。恐懼自己丟臉迫使自己不引人注目,因為沒有人想在學校或是工作中被欺負,每個人都想取悅朋友。

在我的文章《以自身的條件來平衡的生活》中我寫到了關於我在殘疾之后態度的轉變: 嚴重殘疾使我的情況和我所認識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從外界不能搜索到模型。我認為雖然我殘疾使我前景看起來黯淡,我的經歷應該是我的生活建筑材料,讓我幸福,快樂的生活。我知道我隻能信賴自己。所以我必須聽自己。

我不能從外部世界搜索到模型的事實也意味著,我隻能跟自己競爭。一方面是早期的我,有了自己的世界觀,保持某種觀念和品位,想要繼續控制(自我)。另一方面是我內心的聲音,就是通過鏡子和我講話的我自己: 他質疑他所能看到的一切,展開新的觀點和建議行動的新方法。他知道我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我能找到在我的處境下最好效果的行動方式。他從不搜索外界的相似之處。生活沒有什麼尷尬。沒有什麼要羞恥的東西。隻有呼吁採取行動的情況。

我不能區分這兩個方面的自己,不知道哪一個在某個時間佔了上風。然而,我感到了他們的影響力。他們沒有在傳統的意義上互相競爭。他們扮演著某種固定的游戲: 通過鏡子講話的生物總是滿足於他所夠得著的結果。我有一種感覺,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一個平衡,所以他從來沒有把他的結論強加給我,盡管自我猶豫了。他知道他會贏的當時機成熟時。

大多數時候,這些生物的共存是如此和平的,我可能會認為,他們是同一個人。我豎起耳朵的時候注意到,通過鏡子講話的內心生物在跟一個完全不同的聲音說話。他從不推論或猜測。他隻是知道,因為他看到了一切的愛之光。

韋恩•戴爾(Wayne Dyer)在他的紀錄片 How to be a no-limit Person (如何成為一個無限制的人)講到,我們的生活情況跟我們的幸福很少有關 (視頻時間線 00:06:44)。我們對生活情況的思想和態度判若雲泥。不管我們的生活情況怎樣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我們的思想: 我們可以觀看我們的杯子是半滿還是半空。雖然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們可以相信,我們擁有我們所需的一切。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否認現實。它意味著我們看到的現實是它們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誰知道比我們自己 – 或你自己 – 更好的“真實世界”應該我們情況下看起來像什麼?

我的殘疾清楚地給我展示了,我隻能與自己競爭,但事實上我的處境和別人沒有差別。每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我們的自我和我們內心生物怎樣合作。換句話說: 我們怎麼讓愛引導自我。

當你下次再鏡子裡看到自己時請你記住,你最好的朋友正在通過鏡子看著你。當你學會去了解你的內在生物,天空就是你的極限。

參見:

以自身的條件來平衡的生活

大衛•艾克 (David Icke)

韋恩•戴爾 (Wayne Dyer)

視頻:

興盛:到底需要什麼?

Thrive: What On Earth Will It Take?

David Icke: Just Do It

Wayne Dyer: How to be a no-limit Person (如何成為一個無限制的人) (video timeline 00:06:44)